从幼儿能理解父母的语言与非语言反应的那一天开始,管教就成为父母很重要的一件工作。管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孩子很乖,有的孩子很皮,其实孩子好不好教,和心理学领域所提出的天生“气质”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的特质,采用适合的管教策略,就不会因为缺乏方法而挫折无力。
一般来说,活动量大、坚持度高、反应强度强的孩子,比较容易带给父母行为管教上的挫折,以下提供相对应的气质管教法:
一、活动量大的孩子
活动量大的孩子静不下来,内在较缺乏结构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常常比较冲动,没有考虑后果。父母要给孩子具体简明的规范,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是不被接受的行为。
拥有这项气质的孩子,所需的活动量比一般孩子大很多,父母需提供更多发泄精力的机会,让孩子充分的活动后,通常晚上也比较容易入睡。尽量少带他去需要安静及会限制他行动的地方,象是听音乐会、看画展、气氛优雅的餐厅……等,以免增加孩子的挫折感,给彼此带来麻烦。若是孩子尚未学会自我控制,但又必须前往要求安静的场合时,请事先预备好一些不会制造吵闹又可以让孩子消耗精力的玩具。在进入这个场所前,先和孩子约法三章。在过程中,随时给孩子鼓励和提醒,并且视孩子的状况拿出法宝一、法宝二、法宝三等事先准备好的方案,来转换孩子的活动,让孩子的活动量能适度的得到满足,不至于在过程中造成干扰。
二、坚持度高的孩子
坚持度高的孩子太有主见,老爱唱反调,不愿意顺从。爸妈如果说:“不可以!”“不行!”立刻会激起孩子的斗志,他会想:“只要我再坚持久一点,再多说一些理由来说服,一定可以改变爸妈的心意。”所以他们的意志强烈,不容易屈服,很少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在孩子的婴幼儿阶段,最好在家里提供一个宝宝可以自由探索的安全环境,以免整天都在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碰!”“不可以去那边!”当孩子大一点之后,就要建立清楚的家规,避免天天为了小事和孩子僵持不下,争论不休。
由于坚持度高的孩子想达到目的时会不择手段,所以非常会钻法律的漏洞。在订定规则时,一定要说明清楚,并且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当孩子出现无理的要求时,父母也要发展出一种孩子可以识别的表达方式,让孩子知道他已经触到底线,父母绝对不会再妥协,他再坚持也没有用。久而久之,孩子会学到,当父母出现这种讯号时,自己就不必再坚持下去了。
孩子被指责时的反应也因人而异。坚持度高的孩子被管教时,常不愿低头。孩子的反抗会激怒父母,不像有些孩子一犯错,很快就认错求饶,父母反而会心软而原谅他。
孩子没有表现出自责和后悔的样子,不代表他没有感觉到自己做得不对。孩子做错事时,自己也感觉很不好,有的孩子自尊心较强,不愿在权威面前低头。父母还是要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就事论事。在孩子慢慢长大之后,告诉孩子桀骜不驯的表情和态度,只会激怒大人做出更严厉的处罚,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用心是为了他好,不是用权威在压制他。在进行管教时,要切记不要做人身攻击或羞辱孩子,或是用收回父母的爱来威胁。
三、反应强度强的孩子
拥有这项气质的孩子,当事情不如意时,就会大哭大闹,用情绪操控父母。当孩子意图要操弄父母时,父母最好的态度是 “温和而坚定”,不用生气也不必大吼大叫,态度可以维持温和,但表情是坚定的。保持心平气和,说话愈小声愈好,只要重复原则即可。例如,小声的说:“哭哭也没有用,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当孩子看到父母不为所动的态度,就知道已经踢到铁板了,再哭闹也没有用。
反应强度强、较急躁冲动的孩子,会用打人的行为来替代。他们打人并非故意攻击,只是反映出他无法有效运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或解决问题。父母只要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会逐渐以较成熟的情绪行为模式来取代打人行为。当孩子出现打人、咬人、踢东西或丢东西等行为时,父母必须立即介入制止,不能袖手旁观或是忽略,否则孩子会以为你默许他的行为,而继续使用这种行为来达到目的。
但是,父母也不用气急败坏的处罚他,尤其要避免用打人的方式处罚打人的行为。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你可以生气,但是不可以打人。”握住孩子的手,制止打人的行为,然后把孩子带开打人的情境,帮助他把情绪说出来:“你好生气喔!你快要气炸了!”
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在幼儿阶段会出现的行为问题也大不相同。父母如果能了解孩子的特质,采用适合的管教策略,就不会因为缺乏方法而感到挫折无力,进而产生愤怒的情绪,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