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德国小学上课时的情景(资料图片)
图为德国学校的体育课场景(资料图片)
德国的教育体制是为让学生通过学习增长见识,而不是为了拼前途。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轻松而且广泛,因为学校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先生在19世纪初将学校的功能称之为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场所,要能培养既有思辨能力又有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精英。德国学校的教学大纲明确强调,学校要对成长着的一代进行广泛的教养,培养他们具有成熟的对社会负责的个性,向他们传授能整体地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能力和技巧。
德国中小学生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
在德国,小孩满六岁可以进入小学。小学6年级毕业后(个别联邦州为4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和成绩,分别进入不同类型的中学。成绩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相当于中国的初高中一贯制重点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中国驻德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姜锋长期从事德国教育问题研究,自己的孩子也在德国上中学。他用亲身体会向记者谈到德国学生的负担问题。
姜锋介绍说:在德国,小学生在1—3年级时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德国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场所,家庭是孩子娱乐和成长的摇篮,因此,学校严格区别两者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在小学的初级阶段,要最大限度地给孩子以自由成长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小学是半日制,下午没有课,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很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开发小孩的想象力和创意。例如手工课就是德国小学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用三句话总结小学1—3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享受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
到了4年级,学生的课程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因为小学4年级后学生就要面临着“小升初”问题。在德国,小学升中学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平时测试成绩、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语文、数学、常识这三门课成绩优良的学生,才可能被推荐到文理中学上学。经过从小学1年级到3年级寓教于乐的阶段,4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应该认真、刻苦学习的道理,老师也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但学校对家庭作业完成与否并不进行严格检查,有时是老师课堂统一讲评,有时只是抽查批阅。平时学校进行笔头测试的时间为,低年级不超过15分钟,高年级不超过30分钟。在小学生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轻,压力小,课余生活丰富,过得确实潇洒。姜锋的孩子有时在家额外多做些课外作业,但并不特别得到老师的嘉许。在德国人的育人观念中,孩子生长在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他相应的事。超前学习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有时间,应该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长身体阶段,必须要有强壮的体魄,因此,在课余生活中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锻炼身体,作业要给体育锻炼让路,这在德国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进入中学后学习课程大幅增加。通常学生要上德语、数学、英语、拉丁语、化学、生物、地理、宗教、历史、音乐和体育等课程。前四门是主课,老师会针对主课内容留部分家庭作业。一般学生会在30~40分钟内做完一门功课的作业。中学生每天大约用两个小时做作业。如果每门课的作业都想得高分的话,还要加上复习、预习以及整理老师讲课内容的时间,这样要花大约3小时。德国中学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没有中考和高考。老师根据每学期4次闭卷课堂书面作业成绩、平时课堂提问和测验的综合水平评定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死记硬背耗时而不实用
德国老师从来不给学生留过多、过繁的家庭作业,有的学校甚至规定,假期和周末不留家庭作业,星期一不得安排考试。德国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做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学会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一个概念或一种定律,学生懂了,会用就行。所以在测验时,如果学生解题思路正确,即使计算有误,老师也给予肯定。在德国的学生参加数学考试可以带计算器,参加物理考试可以带物理公式手册。大家觉得,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各项公式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或计算器等工具里获得,为什么还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死记硬背呢。很多德国家长都认为,与其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去背诵条文,不如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懂得如何可以随时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因此,德国学生的作业虽不多,但他们阅读量很大。很少有德国家庭允许孩子晚上坐在电视机面前消磨时光,而是鼓励孩子们读书。姜锋认为,从表面上看,德国学生没有像中国学生有那么多作业要完成,也基本没有考试压力,但他们内在压力还是很大的。例如,德国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进行讨论。老师出题,学生要为此准备专题报告。这就促使学生须阅读大量书籍和资料,学会搜集、归纳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评价机制合理学生负担减轻
在德国孩子从小学入学到进入大学之前,只经历一次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考试,那就是高中结业的毕业考试。然而即便是这唯一的考试也并非是一考定终身。德国高中升大学的条件,除这次考试外,还要将两年内四个学期所有学科成绩计入毕业成绩的总评中,也就是说,即使一个学生在高中毕业考试中考砸了,只要他以前各门功课的测验和作业成绩不错,他也不至于功亏一篑。德国学生负担轻,压力小的另一个因素是,高中毕业考试的四门科目是由学生在规定课程内自己选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使自己的毕业考试成绩达到最佳水平。
相比中小学生,德国的老师十分辛苦。高中的老师每周授课时间为24小时,每位老师至少负责两门功课的教学,如语文兼社会学,拉丁文兼历史,数学兼物理,英文兼体育等等。因此德国老师要修两门主专业,并通过两个国家考试。
现行德国教育制度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来说身心比较健康,知识面比较广泛,能力比较全面,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都比较强。但是该体制也并非十全十美。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主持的历届国际中学生评估中,德国学生不是名落孙山,便是蛰居中游。德国很多专家学者对现存教育体制提出了方方面面的批评或置疑。人们开始讨论,是中国“虎妈”式的严格教育方式还是欧美宽松的氛围,更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德国下萨克森州文化部长联席会专门组织力量研究中国教育体制。德国实力雄厚的贝塔斯曼基金会专门组团前往中国考查中国的基础教育。姜锋总结说到,如果中德两个国家在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能互相学习和借鉴,倒不乏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教育模式。
广州千秋业教育 整理